-
1785年
法国发现了“野孩子”维克多(Victor),法国年轻医生伊塔德(Itard)对维克多的行为的记载被后来的学者认为是最早的类似自闭症表现的描述。
-
1943年
美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的凯纳医生在医学杂志中报道了11名自闭症儿童的表现,这是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儿童自闭症的案例正式报告,自闭症医学研究序幕由此拉开。
-
1950~1970年
儿童自闭症被认为是由于家长的冷漠造成,“冰箱母亲”理论盛行,内姆兰(Rimland),一位精神病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自闭症患者的父亲,率先对这一理论提出挑战,相关研究陆续证明,自闭症并非心理疾病,而是与生俱来的发育行为疾病。1970年后,“冰箱母亲”理论被彻底推翻。多年来强加在广大自闭症患儿母亲头上的耻辱罪名被洗脱。
-
1980年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简称DSM-Ⅲ)首次将自闭症确立为一类独立的疾病,自闭症得到医学界的正式定义
-
1981年
英国心理学家洛娜·温(Lorna Wing)医生用英语介绍了阿斯伯格医生的论文,并提出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
-
1982年
我国儿童精神医学之父、南京儿童心理卫生研究所陶国泰教授首次报道我国大陆地区4个自闭症病例。
-
1986年
Grandin《我,一个自闭症的降生》出版,文中描述了高功能广泛性发育障碍认知方面的某些特征。自此,对自闭症的研究逐渐向高功能广泛性发育障碍,尤其是高智商广泛性发育障碍群体方向进展。
-
1987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洛瓦斯(Lovaas)教授报道他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方法治疗自闭症的成功经验。欧美国家自闭症教育干预逐渐得到重视。
-
1988年
电影《雨人》令自闭症妇孺皆知,大众观念开始转变。各类自闭症协会成立,不时召开自闭症人士集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自闭症群体通过网络抱团取暖。
-
1990年代起
自闭症患病率在世界各国逐渐增高。病因研究呼声强烈。
-
2000~2010年
各国陆续开展自闭症基因研究,发现了一些与自闭症有关的基因异常。
-
2007年11月
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知晓日”,也称世界自闭症关爱日、世界自闭症日。
-
2013年5月
正式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Ⅴ)将修订自闭症的诊断标准,确立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定义,而不另设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征等分类,但会对自闭症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界定。